“青瓦台魔咒”这五个字炒股配资app,就像一道长长的阴影,笼罩了韩国政坛几十年。从朴正熙到李明博,再到朴槿惠,几乎每一任韩国总统都在离开青瓦台后遭遇调查,甚至被判入狱。而在这背后,有一个机构始终扮演着关键角色,那就是手握大权的韩国检察厅。
近日,韩国行政安全部正式发布公告,宣布废除检察厅,取而代之的,是将它的权力一分为二:新设立“公诉厅”和“重大犯罪调查厅”。这场由现任总统李在明推动的司法改革,可以说是他就任以来“不动声色干成的一件大事”。但如果我们问,这项改革能不能真正终结“青瓦台魔咒”?其实答案已经相当清晰。
要理解李在明为什么这么做,我们首先得看看检察厅以前到底有多大的权力。自1948年成立以来,韩国检察厅就一直同时掌握着侦查权和公诉权,可以说是法务部手下一把强大的“司法利器”。在韩国政坛不断循环的内斗中,它一次又一次被当成打击对手的工具:进步派上台,就用检察厅调查保守派前总统;保守派重新掌权,又反过来调查进步派。李明博因贪腐案被起诉,朴槿惠因“亲信干政门”被判刑,背后都有检察厅的深度参与。这正是“青瓦台魔咒”持续发挥效应的核心机制:一个缺乏制衡的检察系统,成了政治斗争的“执行者”。
展开剩余69%李在明对这一点体会特别深。他曾经是文在寅阵营的核心人物,在从政的过程中,多次被检察厅传唤和调查;而另一方面,他自己也做过二十多年的检察官,亲手侦办过李明博、朴槿惠等前总统的案件。所以他既清楚检察权的威力,也明白它一旦被滥用会带来多大的危害。
现在,他推动废除检察厅、拆分其职能,表面上是为了“防止检察官滥用权力”,而实际上,是想切断“青瓦台魔咒”最关键的一环,把公诉权交给法务部下属的“公诉厅”,把侦查权转由行政安全部旗下的“重大犯罪调查厅”负责。让权力互相牵制,从理论上讲,以后就不容易再出现“用检察权清算前总统”的情况。
不过,理想很丰满,现实却依然复杂。改革刚一公布,就立刻引发了保守派的强烈反对。他们直言这是李在明在“为自己铺路”,担心失去制衡对手的工具。韩国的政治内斗历来激烈,任何司法改革都很容易变成党派斗争的筹码。进步派想削弱检察权,保守派则不愿放弃既得利益,两边常常争得你死我活,导致改革雷声大、雨点小。就算检察厅被废除了,新成立的这两个机构,会不会变成新的政治武器?从目前的局面来看,这种风险依然存在。
而更根本的挑战,其实来自于美国长期以来对韩国司法体系的隐形控制。要知道,韩国的检察系统,最初就是美国在朝鲜战争后一手设计的。美国刻意让检察权高度集中,并通过资金、培训等方式在系统中培养亲美势力。慢慢地,检察厅成了美国影响韩国政治的“代理人”。
现在李在明虽然拆分掉了检察厅,但如果新成立的“重大犯罪调查厅”核心人员还是美国当年培养的那批亲美势力,那么换个名字又有什么用?美国仍然可以通过这些人继续干预韩国司法,“青瓦台魔咒”的根源就依然还在。更何况,从全球司法体系来看,侦查、公诉和审判本来就应该相互制衡,韩国以前的“检察厅集权”其实才是不正常的那一个。现在的改革,只能说是一种“回归正常”,却还远远谈不上“打破外部控制”。
不可否认,李在明这次改革,确实是一件牵动韩国政坛的大事。它为终结“青瓦台魔咒”带来了一线希望,但真要彻底打破这个魔咒,只拆分机构是远远不够的。李在明既要顶住国内党派斗争的压力,还要清理美国在韩国司法与政治领域的深层影响力。而从目前情况看,这两个挑战哪一个都不容易解决。
如果我们再回到最初的问题:“这场改革能不能终结青瓦台魔咒?” 答案其实很清楚:它是一个好的开始炒股配资app,却绝不是最终的解决方案。想要真正告别“青瓦台魔咒”,韩国可能还需要更多的时间、更深的改革。
发布于:江西省垒富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